本 期 目 录
◆疫情期间全力开展“停课不停学”,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补考、重修及清考工作
◆2020届本科线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2020年度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启动
◆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情况
◆两院首次成功获批13类1+X证书试点
◆停课不停教 停课不停学——外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一、疫情期间全力开展“停课不停学”,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一)教学总体情况
1、总体情况
学校自2月25日起,以网络教学形式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进入三月份以来,尽管武汉市疫情防控已经取得良好进展,但鉴于开学日期仍不能确定,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于3月13日召开专题研讨会后,就网课开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工作做出一系列部署,要求各专业在前期已经开设第一批网课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将本学期应完成的课程在第二、三批网络课程中逐步全部开出。
截止到5月8日,全校共开设490门课程,1190个课堂在线教学,参与学生10652人,主讲教师344人。
开课单位 |
课程数 |
课堂数 |
全校占比 |
主讲教师人数 |
城建学部 |
114 |
128 |
10.76% |
51 |
公共课部 |
17 |
375 |
31.51% |
51 |
机电工程学部 |
51 |
58 |
4.87% |
27 |
经济与管理学部 |
93 |
118 |
9.92% |
46 |
外语学部 |
77 |
341 |
28.66% |
76 |
信息工程学部 |
54 |
65 |
5.46% |
37 |
医学部 |
45 |
63 |
5.29% |
31 |
艺术学部 |
39 |
42 |
3.53% |
25 |
总计 |
490 |
1190 |
100.00% |
344 |
2、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针对二月份在线教学平台反映出来的问题,进入三月份以来,教务处引导各主讲教师,以“教学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相结合的方式缓解网络拥堵等弊端,有效提高了在线教学的质量。
教学平台 |
课堂数 |
超星“学习通”+QQ群 |
685 |
QQ群 |
183 |
超星“学习通” |
131 |
WeLearn平台 |
125 |
qq群和腾讯会议 |
8 |
掌上高校平台(正保网中网) |
8 |
掌上高校+QQ |
6 |
慕课+QQ+学习通 |
4 |
QQ会议 |
2 |
QQ课堂直播 |
2 |
Vcase远程实训平台 |
2 |
学习通直播+QQ群 |
2 |
掌中高校+QQ群 |
2 |
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 |
1 |
学习通+QQ群+腾讯会议 |
1 |
中国大学MOOC |
1 |
合计 |
1163 |
(二)教学调查结果及质量分析
学校教务处于三月份分别面向教师和非毕业班学生发放了《线上教学质量调查问卷》。共收回学生有效问卷5697份,非毕业班学生共10652人,回收率53.48%;回收教师有效问卷228份。
1、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学校教务处的引导下,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平台+即时通讯工具”。教师对于此种教学方式比较认可。
目前教学方式的认可 |
小计 |
比例 |
非常满意 |
11 |
|
满意 |
93 |
|
比较满意 |
103 |
|
不满意 |
21 |
|
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方式“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的占比达到90%,反映出学生也比较认可此种教学方式。
目前教学方式的认可 |
小计 |
比例 |
非常满意 |
823 |
|
满意 |
2027 |
|
比较满意 |
2304 |
|
不满意 |
543 |
|
教师对于期望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线上研讨、普通课堂教学和直播教学排名前三。
期望的教学方式 |
小计 |
比例 |
直播教学(按课表时间,老师实时线上音视频直播) |
83 |
|
线上研讨(学生自主学习定时上线与老师研讨问题) |
126 |
|
SPOC教学(师生使用MOOC资源开展校内翻转课堂教学) |
64 |
|
普通的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 |
111 |
|
其它学习方式 |
18 |
|
学生更期望直播教学、普通课堂教学和线上研讨。
期望的教学方式 |
小计 |
比例 |
直播教学(按课表时间,老师实时线上音视频直播) |
3241 |
|
线上研讨(学生自主学习定时上线与老师研讨问题) |
2076 |
|
SPOC教学(师生使用MOOC资源开展校内翻转课堂教学) |
694 |
|
普通的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 |
2518 |
|
学生自主学习 |
1763 |
|
其它学习方式 |
201 |
|
“普通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师还是学生的教学方式选择上都排名靠前,反映出师生都更愿意选择自己更熟悉的常规教学方式。
2、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教师提前准备的网络学习资源表现出较好的认可度。
教学资源满意度 |
小计 |
比例 |
非常满意 |
1500 |
|
满意 |
2449 |
|
一般 |
1476 |
|
不满意 |
272 |
|
在学习收获方面,有59.21%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针对怎样提高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收获感,是学校后期努力的重点。
对学习收获和效果 |
小计 |
比例 |
非常满意 |
758 |
|
满意 |
2615 |
|
一般 |
1747 |
|
不满意 |
577 |
|
3、师生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教师普遍反映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掌控不如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地监督学生;网络平台对实训类课程帮助不大;每个平台都各有优缺点,没有一个功能较完善的平台;在网络平台上编辑作业和制作试卷较平时更费时费力等。
学生主要反映期待直播教学;教学平台不稳定;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和讲解作业不如课堂上清楚;网络学习时不如课堂里专心,容易走神等。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在线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加强在线教学监控,加强在线课程建设。
当前开展线上教学,重要的是抓“三好”。一是学好。疫情防控促进了学校在线教学的全面铺开,新的平台、新的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上好网课,怎样提高网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掌握新的方法,适应新的要求。二是管好。远程教学的开展,师生不再面对面,怎样管理好网课,怎样把学生都组织起来,要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要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要发挥教务处、各学部、辅导员的作用,统一协调,各负其责。三是教好。要充分调动教师上好网课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把握网上教学的方法,熟练掌握各个平台的教学工具,做好充分准备。网上教学虽有其特殊性,但与课堂教学的规律还是有共性的,让每一位老师都认真琢磨,努力提高线上教学水平,把每一个学生教好。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学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本学期补考、重修考试、应届毕业生清考工作均在线上进行。
1、补考、重修情况
本学期补考、重修考试已于4月30日前主要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少数课程采用QQ群等线上方式完成,考试成绩已于5月5日前录入教务系统。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补考、重修情况
学院 |
总考试数(人/次) |
公共必修课(人/次) |
专业必修课(人/次) |
城院 |
7134 |
3809 |
3325 |
外院 |
2288 |
546 |
1742 |
合计 |
9422 |
4355 |
5067 |
2、毕业生清考工作
为不影响应届毕业生如期毕业,毕业生清考工作安排在5月9日--17日进行。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清考主要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少数课程采用QQ群等线上方式完成;公共选修课清考由学生自行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登陆超星尔雅平台修读并获得相应学分,或用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置换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任选课、实践环节清考由各学部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考试成绩于5月18日前录入教务系统。
2020届毕业生清考情况
学院 |
总考试数 (人/次) |
公共必修课 (人/次) |
专业必修课(人/次) |
公共选修课 (人/次) |
专业任选课 (人/次) |
实践环节 (人/次) |
城院 |
2195 |
762 |
663 |
416 |
54 |
300 |
外院 |
2679 |
784 |
957 |
553 |
31 |
354 |
合计 |
4874 |
1546 |
1620 |
969 |
85 |
654 |
为帮助毕业生做好复习备考、适应线上考试方式并顺利通过考试,按照陈建勋院长、徐东平副院长部署,今年首次开设了清考复习辅导班,三月底教务处就对两院公共课程的清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协同公共课部、外语学部、信息工程学部、应用外国语学部等四个学部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QQ群等方式开设了30门公共课程清考的辅导课程,授课通过教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程视频、线上提问讨论、练习及作业等方式进行,并将学生线上学习的过程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一)2020届本科毕业答辩工作的部署情况
3月13日,本学期第二次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将“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作为一个议题展开了讨论,教务处于会后开始就各种可能性做预案。
在此后的历次教学指导委员会例会上,教务处就线上视频答辩软件的选择和答辩工作的组织与各学部展开讨论、听取学部意见。
教务处在4月24日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答辩工作的通知》。
截止到5月8日,各学部依据教务处的通知已经就2020届本科线上毕业答辩工作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并向教务处上交了详细的答辩工作安排表,各答辩小组负责做好师生的培训工作。
(二)2020届本科线上毕业答辩工作的指导原则
因为线上毕业答辩工作在我们学校是首次,也没有其他学校的先例可参考。教务处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答辩工作的通知》中,制定了指导性原则意见:
1、允许使用电脑、笔记本或者手机等多种设备参与答辩。考虑到疫情期间师生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不一定有较全的硬件设备,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教务处允许学生使用一切可以用到的上网设备参加答辩。
2、根据答辩流程的特点,所选在线视频软件要求功能稳定、操作简单易用,答辩过程力避干扰,同时要便于全程督察。教务处先后测试了“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多款国内线上视频软件,最终决定向各学部推荐“腾讯会议”作为本次在线答辩的视频软件。
3、答辩过程要记录在案。为保障线上答辩的质量,教务处要求各学部的答辩小组要安排专人对线上答辩全过程记录在案,教务处向各答辩小组推荐使用QQ录屏和截屏功能。各答辩小组可根据电脑容量的实际情况选择对答辩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或者截屏。
(三)各学部答辩工作具体安排
截止到5月8日,各学部向教务处汇报:
1、各答辩小组已经在软硬件方面做好了准备。
2、各答辩小组全部选择“腾讯会议”作为线上答辩的软件。
学部 |
答辩小组数量 |
参加答辩教师人数 |
参加答辩学生人数 |
答辩时间 |
记录方式 |
城建学部 |
15 |
49 |
366 |
5月10日-5月17日 |
录音录像、截图 |
机电工程学部 |
10 |
36 |
263 |
5月12日-5月17日 |
截图 |
经济与管理学部 |
19 |
76 |
739 |
5月16日-5月17日 |
录音录像 |
外语学部 |
14 |
45 |
291 |
5月16日 |
截图 |
信息工程学部 |
12 |
45 |
465 |
5月17日 |
录音录像、截图 |
医学部 |
9 |
32 |
350 |
5月17日 |
录音录像、截图 |
艺术学部 |
7 |
31 |
206 |
5月17日 |
录音录像 |
合 计 |
86 |
314 |
2680 |
|
|
为了做好2020年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工作安排需要,学院启动了2020年度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
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由学部组织申报,择优推荐,同一学部同一专业大类每次申报专业不超过2个;教务处组织评审,择优立项。申报专业要求专业定位明确、专业管理规范、改革成效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质量一流。入选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将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如同时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国家级或省级认定建设,未入选的专业作为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项工作目前处于申报材料收集阶段。
1、城院获批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
6月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教高司函〔2020〕6号,城院共有6个项目获批成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项目获批数在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此次获批的6个项目,以信工学部、医学部老师为代表申报的项目类型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多个方面。此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成功获批,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教研能力又上新台阶。
从2017年9月至今,我院共有45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获批,为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发[2017]95号文件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学院将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育人环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全面提高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夯实基础。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名单
项目编号 |
公司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所属学部 |
201902040027 |
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理实一体化Web前端开发课程改革研究 |
周冰 |
信工学部 |
201902052008 |
北京渥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
蔡洲 |
医学部 |
201902185013 |
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iOS体系实践教学研究 |
刘芳 |
信工学部 |
201902109032 |
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师资培训 |
基于教学的奖教金 项目 |
刘芳 |
信工学部 |
201902290031 |
武汉需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师资培训 |
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
王苗 |
实验中心 |
201902286026 |
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智能机器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余正红 |
信工学部 |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教务处组织了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经项目负责人申报、教务处资格审查,院领导审核,确定将申报的《三全育人理念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建会对形势与政策课学习成效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路径研究》(城院1项,外院1项)报送湖北省教育厅。
3、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项目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申报通知》精神,教务处组织了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经项目负责人申报、教务处资格审查,院领导审核,确定将申报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以<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为例》、《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机器人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等8个项目报送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4、2020年度两院院级教研项目
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按照《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关于2020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关于2020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教务处组织了2020年度院级教研项目申报工作。全院各单位共计申报教研项目63项(城院47项,外院16项),经各单位初评,教务处形式审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评审,报院长办公会审批通过,有47项申报项目确定为我院2020年度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其中,院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11项(城院8项,外院3项),院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36项(城院26项,外院10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根据省教育厅分配指标从院级重点项目中择优推荐。
近日,根据教育厅通知,外院共有8类14种证书获批2020年1+X证书制度试点,城院共有5类9种证书获批2020年1+X证书制度试点。
此前,教务处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办〔2020〕1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指导各学部开展证书试点申报工作。各学部积极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院领导指导下,教务处和各学部克服重重困难,不断修改完善申报材料,顺利完成试点证书材料填报和上报工作。外院各学部共上报10类(教育厅限报10类)17种证书,获批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共计8类14种证书。城院各学部共上报5类9种证书,获批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共计5类9种证书。
下一步,学院将根据教育厅及证书试点工作要求,以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质量为重点,不断推进1+X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融入相关专业及课程,探索试点专业岗位职业标准、培训标准、核心课程课证融通标准、考核标准,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在学院教学工作的落地实施,在完善教学条件和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建立服务保障组织机构、加强考点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努力,扎实做好我院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的各项工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此次外院8类、城院5类1+X证书试点的获批,对两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外院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中之重的工作狠抓落实,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有关部署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组织教师利用多方面的网络教学资源及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 “互联网+教育”模式,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教学平台,按照教学计划,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过硬的线上教学工作,真正实现了“停课不离岗、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1、齐心协力确保在线教学顺利开展
针对特殊时期的特殊要求,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学院领导、教务处和各学部教学副主任立即就“线上教学组织方案”的制定召开网络视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学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并要求督导认真做好线上教学督查监控工作,完善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同效。经过研讨于2月1日制定了《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关于应对疫情延迟开学的教学组织方案》,就线上课程要求、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做出具体部署,安排196名教师按指定时间进行线上教学工作,为全院6627名学生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按照教学计划,学院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方式结合,分三批开设网络课程,开设网络课程645门次,共260门课程。
线上课程建设是本次工作的核心内容,学院与“超星”平台长期保持着合作关系。在组织本次线上教学方案中,学院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课236门;同时为保障线上教学质量,针对专业不同的特点,鼓励老师选择更适合专业特点的平台,除“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网课以外,各学部教师还在厚溥百里半、QQ、ZOOM等平台开课24门。
“网上开学”后,学院组织广大任课教师通过采用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各种授课平台、灵活设计教学任务点、实行错峰上课、强化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时布置作业并限时提交等手段和方式来确保线上教学效果,让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多措并举保证线上高质量教学
为保证网课教学效果,根据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关于应对疫情延迟开学的教学组织方案》精神,本学期网课分三批有序开展。网课借助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厚溥百里半等线上教学平台,有力保障了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让线上教学形式灵活、满足学生网课学习需求,根据各班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状况,教师还利用QQ、QQ群、微信、微信群等在线交流工具,运用了包括线上研讨、直播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部分老师开课前还在QQ上建立了班级群,在教学平台拥堵时及时转换到班级QQ群里继续进行教学活动等。多途径协同教学的组合方案实现了师生双向良好互动,有序推进了学生的在线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网上教学,目前线上课堂教学日趋成熟,教师经典授课不断涌现,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