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改案例
您的位置: 首页 诊改案例
构建《市场营销学》课程“四化”考核体系
发布时间:2021-05-10 来源:本站 浏览量:3304

摘要

为推进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变革,根据学生学情、企业职业岗位技能需求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市场营销学》课程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四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把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切实吸引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改革背景

学院启动专业诊改以来,《市场营销学课程按照国家教学标准设置72课时,相对以往36课时,课上更多集中学习时间,如何有效利用多出来36课时,是课程教学团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另外,随着互联网原住民一代进入大学,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拘泥与现状喜欢挑战自我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大一新如何通过考核体系改革把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切实吸引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是《市场营销学》课程诊改的迫切要求。

二、典型做法

通过对学情进行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文件,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在2019级、2020级两届学生授课过程中构建了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既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具体做法如下:

1、考核过程全程化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注重及时反馈,用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市场营销学》课程过程性评价在课堂签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作业等传统项目基础上,增加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团队专题展示三个环节,鼓励创新。把过程性评价成绩提到50%

2、考核内容综合化

考核内容综合化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并大胆创新,减少客观性、记忆性的考核内容,增加主观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考核内容,如基础知识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中进行;对基础知识进行应用的综合能力是课程考核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引入武汉本土企业实际案例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并用企业衡量标准作为考核依据。

3、考核形式多样化

《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形式分为个人团队两个层次,同时两个层次间又相互制约。个人得分由个人表现40%个人所在团队30%及个人所在团队班级表现30%)三部分按比例组成,每个人的表现与整个班级团队表现联系在一起,鼓励团队合作共赢;同时教师团队根据学习通数据,分析学生个人学习数据和团队学习数据,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精准分析,针对弱项进行重点考核,灵活设置多种考核形式,多元评价学业成绩。

4、评价主体多元化

《市场营销学》课程评价主体由校内外同行、企业行业专家、学生等多方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便于了解人才培养规格能否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主要成效

《市场营销学》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来,从2019级2020级两届学生的身上看到了改革的成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校内外各类技能比赛的参与率提到了

展望

四化”评价体系实施以来,遇到的困难在于针对学生学情特点进行的考核内容多样,实施起来难度较大,由于无法用统一试卷进行考核,课程档案和考核存档资料不好收集。期待学院可以出台更为灵活的教学管理政策,以便让个性化考核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