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首页 党团工作 师德师风
重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8 10:49:44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45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就需要及时深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需要进一步联系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现实生活中大量实际而生动的东西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宏观论述和微观剖析相结合,使教学丰富多彩;需要把最前沿、最新颖、最精彩、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和实例充实到讲课之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需要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把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高校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大学的专业课也应润物细无声地成风化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秉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主动转变思路,开启“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强化学部专业课老师课程思政的理念,重视自身言行规范,贯彻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坚持传递正面积极的能量,旗帜鲜明批驳错误言论,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结合学部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进行科学引导。课程思政应本着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原则,润物细无声的引导着学生。

       高校外语专业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思想融会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带来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外语专业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学部始终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挖掘有效路径和载体。首先是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提炼 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有效载体;然后从小处入手,就细部落脚,注重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力避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悉心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也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结合我学部课堂上的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上周的韩语阅读课上有篇《韩国医疗美容现状调查报告》的文章,文章内容显示韩国民众的美容意识非常强烈。韩国人的观念是“美丽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能挣更多的钱”。2004年韩国的一项调查显示,20-30岁未婚女性中,14.7%承认‘曾经做过美容手术’,70%有接受美容手术的意向。课堂上针对该问题,该门课授课教师刘蓓老师和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大部分同学表示在就职时,美丽的容貌可以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更容易获得成功,以后有条件会考虑做整容手术。

      针对学生的这种观点,刘蓓老师利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给学生们进行了分析。虽然在大家看来整容有着众多的好处,但同时要认识到整容也存在许多风险。首先,整容是一项手术,然而任何手术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其次,整容所需要的费用也是平常大学生无法承担的。最后,整容也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可能留下一生的后遗症。所以大家应该理性地看待整容,不能盲目跟风,只顾眼前的利益一味地想要通过整容改变容貌以此获得人生的捷径,最终的结果只是得不偿失。

     其次,针对‘美丽的人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这一观点,刘蓓老师利用马克思主义‘内因观’进行了说明。‘内因观’认为:外因很重要,但内因起确定性作用。即,外貌固然重要,但自身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才是决定你是否能找份好工作的关键因素。比起整容大家更需要的是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多进行课外阅读,让美真正从内到外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