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首页 教学科研 专业建设
发挥外语专业特色 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0/11/30 12:57:47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09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外语专业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思想融会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带来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外语专业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今年面对疫情这一时代“大考”,我学部紧抓疫情这本现实教材,将疫情“危机”转化为开展课程思政的“契机”,利用多语种学科优势,将外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推动“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转化,拓宽了学生国际视野,培育了学生家国情怀,让战“疫”的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感自然流淌。学部英语教师熊莺给英语专业学生上课时以近期西方媒体关于疫情的系列新闻报道为教学素材,向同学们讲解英语表达中特有的语言习惯和语法现象。通过带领学生阅读西方媒体对中国疫情不同层面的报道,分析官方媒体语言风格及其所包含的社会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英美国家语言文化的理解,使其在文化对比中点亮爱国情怀,增进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日语专业课上,日语教师李育英通过一组组图片、数据对比,讲解我国政府面对疫情高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堵疫情的执行力;法语马莉老师课堂上讲述中共早期领导人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教育学生珍惜时光,为国家富强勤奋学习。

   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学部始终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挖掘有效路径和载体。首先是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提炼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有效载体;然后从小处入手,就细部落脚,注重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力避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悉心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也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